当前位置:作文吧小学作文五年级作文内容页

我爱读《诗经》500字

我爱读《诗经》 篇1

《诗经》这本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诗经·郑风》中的《子衿》。吴谨言曾在《经典永流传》中唱到过“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诗中的“她”,形单影只地在城门两边的楼台上徘徊,时不时踮起脚,伸长洁白细嫩的脖子,四处张望着。她在等谁?自然是她寤寐思服的恋人。

风伴随着一阵花香拂过她玲珑秀气的脸庞,一头乌发被风吹得凌乱,素雅的白裙优雅而不夸张,清新的妆容,嘴唇上抹着艳红的唇彩,青丝精心地梳着好看的发髻,面色如桃花般绯红。她满心喜悦,举目远眺。

半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时辰过去,心爱之人迟迟未能出现。男子清秀的脸庞、青绿的衣领、佩玉的绶带在女子眼前浮现,多么令人陶醉啊!

女子一直望着前方男子必经的路,望眼欲穿。

半个时辰……一个时辰……两个时辰过去……

心爱之人迟迟未能出现。男子终究未来,女子微微蹙眉,终于明白:男子不会来了,他失约了。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纵容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女子心烦意乱,来来回回走个不停,觉得一天不见,却如同三个月般漫长,思念像野草,肆意蔓延。

这首诗是《诗经》众多爱情诗歌作品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篇,它鲜明的表现了女主人公独立、自主、平等的精神。不知女子最后有没有与女子相见,无论结局怎样,我们都被这女子真挚、热情的爱情所感动。来自作文吧 zUOwENbA.net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爱情之美,凄凉也罢,悲怆也罢,万古长青。

我爱读《诗经》 篇2

那个古老的年代,男耕女织;那个古远的年代,广袖长袍;那个文艺的年代,《诗经》闪耀。

《诗经》中的语言,我们后人读来有些晦涩,但仍然亲切。平仄相对,修辞韵脚,重章叠句和那赋比兴。

对《诗经》了解不多,就只读过现学四首。这四首诗中的“关睢”、“蒹葭”、“露”、“泥”、“矜”、“佩”,都是先民们生活中的事物,且没有很大,比较小。尤其是那三首与爱情有关的,唯美极了。它们似乎并不热烈,但深情且真挚。

因了李太白的缘故,我从前偏爱浪漫主义的自由,而不喜现实主人的沉重。在读《诗经》以前,我不知道有如此“仙气飘飘”的现实。

我曾经为现实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却不知道世间有“溯泪从之,溯游从之”的真情。

现在知道,大概不晚。

我爱读《诗经》 篇3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诗经》中四首古诗,《诗经》是我国最早期的一部诗歌总集,时间可以追溯至西周,甚至春秋中叶。其中“风”,即国风,记载着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民间歌谣。

《诗经》中主要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三种,在已学的四首诗中明显使用。首先,四首诗中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叙事,用了赋的手法。其次,比兴不乏出现,例如《关睢》中开篇把主人公与采荇之女比作雌雄雎鸠,蕰含着形影不离之意,这是以此物比彼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同时运用了兴的手法,以雎鸠和鸣起兴,引出美好的爱情。在日常写作中,我们赋用得多,而比兴用得较少,这些手法值得我们学习。

我爱《诗经》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

《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稍作改动,造就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虽然这种形式看起来很简单,但余味无穷。例如《蒹葭》中每一节的第一句只有一字之异,然而却大有深意。“苍苍,萋萋”均为茂盛的样子,而唯独“采采”是茂盛鲜明的样子,暗示了时间之流逝,主人公的执着。重复而简洁的内容渲染了气氛,深化了意境,强化了情感,突出了主题,增加了美感,同时使得我们易诵易记。读《诗经》像品一杯香茶,温润止渴,回味甘甜。

我爱《诗经》回环往复的悠悠音韵!

《诗经》所表达情感是饱满的,或直呼告白,或含蓄抒情,热烈与委綩交织着一张张情感网。《诗经》中有不少歌咏爱情的诗,如《蒹葭》和《子衿》,而它们的风格大相径庭。《蒹葭》写主人公反复追寻伴侣,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执着追求。当然也可以认为这是写主人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这个情感富有朦胧美,婉转蕴藉。相对于《蒹葭》,《子衿》主题更加明了,表达了古代女子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无论风格怎样,《诗经》都率真地表现了古代先民的喜怒哀乐。

我爱《诗经》饱满质朴的情感!

《诗经》像千年古树上盛开的花朵,它古老而又新鲜,它的美直抵人心,让我们一起尽情享受这经典文化大树上的花朵吧!

我爱读《诗经》 篇4

“诗”,提起这个字眼,我们能想起人文墨客对月斟酒,挥毫泼墨,但时光回溯,在两千多年的春秋,诗并没有多么高大上,当时上至官卿士人,下至布衣百姓,口里都吟着几句诗,这样千万句诗,汇成了一部书——诗歌的源头,《诗经》。

《诗经》是西周至春秋民风民俗的生动展现。当时姑娘出嫁,人们可以围观,于是百姓们唱:“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也许他们向新郎道贺:“娶这么好的姑娘,真有福气!”当时劳役繁重,于是劳动者们愤恨的唱:“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逝将去汝,适彼乐土。”他们的言语化为针刺扎在君王身上。当时老卒归乡,茕茕孑立,在漫天雪里他唱:“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我说《诗经》是一副绘尽人间烟火的画,话里有姑娘。有劳动者,有兵卒,烟火气隔了两千多年还能闻到,引得人思绪纷飞。

《诗经》里很多诗用浅显的语言表现了深刻的道理,时至今日仍不过时。你可以听到那个签下和离书的女子在唱:“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或许她婚姻不幸,但她勇敢,明白什么事叫当断则断,一声声劝告犹在耳畔。你可以听到一对挚友两相唱和:“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于是我们明白,木桃和琼瑶都不重要,只有一片赤诚真心千金也难换,你可以听到一位谦逊君子在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

我说《诗经》是一本教人为人处世的书,古人的哲思,情感化作一句句诗,我们或感慨,或悲叹,但“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所以不仅要看,更要领会、借鉴。

《论语》里说:“诗三百,思无邪”,在春秋,分封制尚未瓦解,中央集权尚未建立,还没有那么多的纷扰。于是人们唱,唱柴米油盐,唱风花雪月,唱所见的一切,他们的歌声,至纯至善,不掺杂质,也许他们那时还不知赋比兴,风雅颂,只是发乎本心,于是唱。

忽有清风送我一程音,是故人心。

我爱读《诗经》 篇5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三千年前的先民们生活在疆域不明的土地上,西周的日头落下来后,春秋的繁星又缀满星际,我们的祖先种植庄稼的同时漫不经心地种植了最早的诗歌,收割下来,堆成一小堆名叫“诗经”的粮食。

春秋时期,名教和权术还尚未萌芽,文化本身顺乎自然因而光风霁月,劳动、杀伐,喜乐、歌哭,一切事情合于其本质。到了战国时期,人心已经是不古,再后来,分封制崩溃,中央集权产生,给“君子国”画上了句号,于是《诗经》也格外的洁净美好,令人珍惜。

《诗经》的美是一种坦然,穿越层层烟雾和喧嚣,直指人心,很简单的诗,而后人的阐释越艰深,抛开那些冗杂的校注,你会惊异地发现它们在如许岁月中竟是纤尘不染,完好如初。

《诗经》是真正的艺术,和真正哲学的《易经》,相对于制度和历史平庸的本质,它们闪耀着珠玉般的惊世弥久的美好光辉,永远纯净,永远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