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观后感内容页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 篇1

甘益铗

今天下午,老师组织同学们观看了第二次天宫课堂。整个过程让我感到很震撼。科技馆外杨柳依依,馆内弥漫着先进科技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神情庄重、一幅求知若渴的样子。两名教师和蔼可亲,做了几个关于离心力、重力、向心力的小实验,同学们渐渐参与其中,气氛很快活跃起来。

终于到重头戏了。一颗蔚蓝的星球映入眼帘了!星球上流动着蓝白相间的区域,十分美丽。这时荧幕切换到航天员视角,三名神采奕奕的航天员出现在万名学子眼前。他们热情地为‘地面’上的孩子们做实验。众所周知,太空是失重的,所以宇航员在空间站中是‘飘浮’状态,甚至与‘地面’平行(接触不到地面)。仅仅是在太空中这样的环境便让我惊讶的合不拢嘴了。然而接下来的还有更有趣的冰球实验(液态水珠瞬间变为固态)、水油分离实验皆让我目瞪口呆,同时为航天员们在百忙之中耐心地为我们答疑解惑心生无限敬佩。出自作文网 zuOWENBa.net

天人对话,千百年来只停留在人们的想象中,如今却已成为现实。我万分感慨祖国科技力量的强大,为无数默默奉献的科技工作者点赞。我们也要努力学习、脚踏实地,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 篇2

王凡响

在今天下午,我们班观看了第二次天宫课堂,上一次天宫课堂有趣的内容还历历在目,这一次的天宫授课,又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惊喜。

下午,我们进入直播间,再次看到了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三位熟悉的航天员身影,看他们熟练地在失重环境中用水和玻璃板搭出了一座“水桥”,向我们演示了失重条件下水表面张力的作用,让同学们惊叹不已。接着,三位航天员又演示了失重环境中水油分层消失的现象;紧接着,他们通过手臂迅速的旋转而产生离心力实现了水油分层,让我们连声赞叹。而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这第二次天宫课堂也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这次活动意义非凡,三位航天员通过实验探究了这一赋有极大趣味性的特殊过程,向我们讲述了失重环境中发生的奇妙物理现象,激发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这次直播中的信号尽管来自遥远的太空,但我观察到视频几乎没有任何卡顿和延迟现象,这让我感受到祖国的科技水平正在飞速发展,每个人都应积极投入到祖国的科技建设中。

在寂静的夜里,我再次抬头眺望皓月深空,回味着课堂上清晰的视频直播,四百多千米的距离好似不再遥远,似乎就在面前,你们如同我们头上的一道光,划过破晓和黎明,默默滋润着我们成长,在无数风华正茂的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科学与梦想的种子,照亮了他们追梦的道路。

我们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期待着你们不久的凯旋!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 篇3

郑嘉舜

浩瀚如烟的星河,美如梦幻的太空,传说中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宇宙,激起多少人的回忆和随想。唐代李白望月抒怀“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先秦时的人们仰望星空说出“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猜测,迈出了人类探索外太空的第一步。而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曾经遥不可及的星空,游弋着人类的宇宙飞船。这些飞船如同萤火虫般,照亮了人类对太空探索的茫茫黑夜。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集中观看了“天空课堂”。三位宇航员王亚平、翟志刚、叶光富已经在中国空间站工作了五个多月了,三位“太空老师”在天宫一号舱内,用各种各样的实验器具第二次为我们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天宫课堂”。可爱的冰墩墩、神奇的液桥、水油分离……奇妙的太空试验使我们收获丰富的太空知识,激发了我们对航天科技探索的兴趣,也引发了我们对太空探索之路的思考。

上世纪50年代,美苏开始了太空竞赛。1957年,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开创了人类探索太空的新纪元。1961年,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漫游太空,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被当作了全人类的英雄,成为了载人航天的先行者。1963年,苏联宇航员捷列科什娃遨游太空,成为世界上第一位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苏联在航天的巨大成就,令世界震惊,也极大地刺激了西方世界。美国总统肯尼迪力排众议,举全国之力开展载人登月计划——大胆且疯狂的“阿波罗计划”,并且发表了那篇著名的演讲:“我们选择去月球,不是因为它轻而易举,而是因为困难重重……”最终,经过八年的艰辛努力,数万名科学家夜以继日的辛劳,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11号由土星五号火箭送入太空,并且着陆于月球。当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站在月球土地上时,说道“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也是人类的一大步!”是啊,他们登上月球的一小步,完成了人类几千年未尽的夙愿。也许千万年后,月球那荒凉肃杀的土地上,留有一个当年的脚印和一面有“NASA”标志的旗帜,那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印证。

当然,科学之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2003年,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返回大气层时解体,七名宇航员壮烈牺牲,是人类航空史上抹不去的伤痛。但勇敢的人类没有被困难吓倒,当一个人死去,另外一个人会掩埋他,肩负他的旗帜,继续上路……

“夜空中最亮的星,指引我前进”。而如今,旅行者一号已飞出太阳系,带着人类的火种与希望飞向远方;哈勃望远镜静静地伫立于太空,将人类的思绪带向数十亿光年外的星空。“银河浩淼,繁星如烟,手挽起手,划破苍穹,共赴流星之约”这莫过于人生中最浪漫的事,我们的五星红旗也在这片星空熠熠生辉。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 篇4

高伟航

今天是2023年3月23日,在1000多千米外的太空中有一次开启了与地面的对话。想一想,也许就是在4个月前,2023年12月9日有了第一次太空与地面的对话。虽然4个月过去了,但是这一次所讲的内容依旧十分精彩。

大家好,我是王亚平,很高兴又与大家见面了……这一句句令人熟悉的话语,通过屏幕传了过来,地面有一次听见了来自中国空间站的声音。

在这一次的讲解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王亚平老师与叶光富老师在太空舱内为我们投“冰墩墩”的实验,在地球上正常的投出,它应该有一个高高的抛物线,并立刻从空中落下。但是在那里,投出的冰墩墩似乎像一个特意被放慢的物体一样,不但没有很高的抛物线,也没有立刻落下来,反而是不紧不慢的空中犯了好几个跟头,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那个失重的世界中,无奇不有,都等待这我们去探索。

最后,第二次空中课堂在掌声中结束了,虽然只有短短的45分钟,但是每一处的讲解都十分的生动,详细。

虽然他们至今还在遥远的太空中,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奋斗着,奉献着,但是我们的心是紧紧相连的,你们是祖国的骄傲,我相信祖国也一定会因为你们而骄傲。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 篇5

李嘉灵

从古至今,人们仰望着星空,眸中闪烁着好奇的光。好奇是对未知的探索和人类科学发展的原动力,很多科学发现和发明创造就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完成的。在一代代航天人的拼搏努力下,我国航天科技取得了飞速发展,“神舟”飞船成功发射,“天宫”空间站遨游太空,于是才有了精彩的太空授课。

宽敞明亮的教室鸦雀无声,同学们正聚精会神地听着太空讲堂,各种物理实验有简有繁,在王亚平老师清晰明了的讲解下,枯燥单调的物理实验变得生动有趣。由于二力平衡,失重并不意味着重力的消失,太空抛物实验则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这也正是我们本学期即将学习的知识。“冰雪”实验打破稳定态溶解度,也有这些离我们课内学习较远的实验。熟悉的实验帮我们巩固了知识,加深了理解,那些陌生名词则点燃我们心中的好奇心,激励着我们在未来学习之路上永怀好奇之心,永不放弃地探索未知。青春的记忆力与时间展开赛跑,愿年少时的好奇心,还有对未知的热情与力量,永远不被磨灭,永远不曾消弥。初春的风吹动枝条,玉兰花含苞待放,彼时我们正值年少。

安排我们聆听太空授课,我想不仅是为了激发青少年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更是为了培养我们的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现在,我们之所以能够静坐在教室聆听精彩的太空授课,正是因为祖国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正是因为祖国科技的发展进步,才使得我们的课堂不再局限于讲台,而延伸到了遥远深邃的太空。作为新时代少年,我们一定要立长志立大志,将青春的生命投入到建设祖国影响世界的洪流中去,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代少年既要看得见眼前的柴米油盐,更应承担起亘古的山河与华章。

吾辈当自强!

天宫课堂第二课感悟 篇6

李梓晗

“人间观之,只见星星,其中自有宫室居外,群仙皆游欢焉”。今日,“神舟”升天,“天宫”在建,也有了自己长居的“星星”。而今天,“天宫课堂”第二课也再度开讲。

星星闪烁下,又是多彩的物理实验。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们再次带我们探访关于“太空”上的奥秘,体验探索乐趣。空间站中的水油分层,冰墩墩的飘浮前进与太空中的眼泪……一切的一切,都是宇宙的奥秒与对科学的好奇、热爱,与从未停止探索宇宙的脚步。如今顶流的冰墩墩也成为太空助教,沿着抛出的方向表演空翻与匀速前进。也正是我们现在所学的牛顿第一定律的现象。这不仅拓宽了我们学习的视野,更激发了对物理的兴趣。仰望星空,是航天人员为我们默默付出,给予我们科学的知识。浪漫星河,因你们闪耀致敬航天!

“透过成百上千颗,依然高悬于穹顶之上的星辰,我看到了那些仰望星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