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写景作文内容页

借景抒情文:山村雨季

借景抒情文:山村雨季 篇1

晚秋近冬,寒意凌人。樱红柳绿早早地褪去了生命的底色,夏荷、丹桂也悄悄隐匿了芳踪。唯有秋菊迎霜绽放,风韵不减,给本是萧索的秋日,平添了一抹生机。

菊,百花之中,花期最晚。所有的花都露完自己的锋芒了,它才姗姗而来。有人说,菊太傻,错过了登台表演的最佳时机。也有人说,菊太可怜,独独选择秋天绽放,孤零零的,连个伴也没有。其实,菊不傻,也不可怜,它只是个性太耿直,不愿人云亦云罢了。

杨万里《咏菊》里说:“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年华?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说得多好!不是春光对菊花见外,不让菊花在春天里开放,而是菊花自己选择到秋天的风霜中去。世间万物从来都是各有秉性,菊也如此。无论百花如何争奇斗艳,它不凑这个热闹。无论季节如何轮转,它一意孤行只选择自己的季节盛开。

“花红柳绿,与我何干?”如此个性十足的花,我想我是喜欢的。此刻,恰逢菊花烂漫时,向来“花痴”的我断不愿错过。于是,赶着秋日的“尾巴”,相邀男友去上海大学看了一场菊展。「 作文吧 ZUOwEnba.nET 」

临行前,一场猝不及防的大雨唤起了心底的不安,生怕那花儿难敌暴雨揉虐,就此香消玉殒,魂归了大地。抵达目的地,已是雨过天晴。地上散落着丝丝缕缕的菊瓣,还能看到它与强风劲雨搏击的痕迹。那花儿像受了轻伤的女子,衣衫打湿了,妆也晕花了。可是,依然神采如故。高昂的身躯不折不弯,从前有的骄傲,现在都有。一惯的姿态,自顾自地开着,不卑不亢。它也像一个大义凛然的将军,所有士兵已阵亡了,敌人的刀抵着他的脖子叫嚣,而他宁愿挥刀诀别命赴黄泉,也要在人间留下最光辉的一笔。

原以为菊柔柔弱弱,像躲在深闺处羞答答的女子,竟不知也有几分男儿的英气和傲骨。这一刻,在菊面前,意识了自己的无知,怎么能因为妄加猜测就小瞧了这样一朵倔强地活着的生命呢?

细细想来,菊不仅是秋天里一道独特的风景,更是有灵魂的生命。它懂得坚守本心,有自己特立独行的个性。要死,就死得悲壮。要活,就活得绚烂。我想,这样风骨铮铮的花儿,任谁都会倾心。难怪,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会为它挥洒笔墨,用他们的妙手织就众多锦绣诗篇,以此表达倾慕之情。

“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百花已凋谢,唯有菊傲立枝头。寥寥数句中,杜甫对菊的赏识,可见一斑。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元稹爱菊,说得更直接。一个“偏”、“更无花”,诗人爱菊之情,惜菊之意尽在里面了。

僧齐说,“栽多不为待重阳,却是真心爱澹黄。”他不仅爱菊,更要在庭前院后修篱种菊,可见对菊的拳拳之心。

东坡一句“菊残犹有傲霜枝”,既赞菊花的品格亦隐喻自己的情操。

……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徜徉在诗人的世界里,感受菊的每分呼吸,每次心跳。那些堆叠的字句仿佛也沾染了菊的灵性,汩汩流进我的每一寸细胞,唤醒了凝固的思绪。我仿佛看见那些和菊息息相通的人一下子变得鲜活起来,正手捻一瓣菊香向我走来,一颦一笑,遥远却又真实。

我看见了那个辞官归隐山林,乐得田园多逍遥的五柳先生,信步游离在南山下,专心侍奉着自己的菊花,满眼的悠然自得。菊,俨然已是他身上的标签,更有甚者把他称为菊的守护神。他家道中落,生活窘迫,曾想靠做官改变现状。只是心性淡泊,看不惯官场里的趋炎附势,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于是毅然解绶还乡,过起了与菊比邻而居的田园生活。这样的高风亮节,很少有人企及。若放到物欲横流的今天,断不会有人这样潇洒,或者说傻。有份稳定工作已实属不易,更何况是个“铁饭碗”。如若轻易舍弃,定会被人嗤笑,此人不傻,则疯。一朝沧海,一日桑田。不知是古人把功名利禄看得太轻,还是我们把房子车子票子看得太重?是古人生活得太过随心,还是我们在灯火酒绿中淹没了本真?是古人将一盏茶喝到了无味,将生活过到了无心,还是我们被世俗牵绊丢失了灵魂?人生短暂数十载,又何必委曲求全做了人生的奴隶?惟愿现代的你我,在纸醉金迷的人生中,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方晴空。像陶渊明一样,不卑不亢地活着,活得真实坦荡,活得随心随性,不忘风骨与初心。

我看见了“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沈眉庄。沈眉庄初时得宠,雍正问她为何爱菊,沈眉庄淡然一笑,只说了这句“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句诗赞扬的是菊清高孤傲的气节,其实,更是沈眉庄的写照。她被华妃陷害假孕争宠时,她没有辩解,只问了句,皇上,你信我吗?这句话问的着实让人心疼,也问出了后宫女子的悲哀。最是君王无情,不过朝三暮四的薄情之人。一道圣旨降下,她被禁足关押。菊落了一地,他们之间的情分也尽了。后来,真相大白。在碎玉轩,雍正和她饮酒说话。雍正说,从前只觉你端庄,自从出了华妃的事,才知你也是有傲气的,竟然能埋怨那么久,再不与我亲近。菊花的花语是清净、高洁、真情,正是沈眉庄的写照。雍正只知眉庄爱菊,却哪里知道她就是那朵高傲的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自己的风骨和气节。

雪小禅说,“世上的人,总有一种植物就是自己前世的化身。有人是那热烈的花,有人是那绿幽幽的植物。”我不知道,我的前世是什么,但我却知道,那个不折不弯的五柳先生,那个傲气凛凛的沈眉庄,前世里一定是那朵绚烂的菊,将自己最美的一生,呈现给了秋天,给了大地,给了世人。

时间,像长了翅膀。还未将菊的容颜铭刻心间,一天的时间已转瞬而过。要走了,男友说:“这么美的花,再多看几眼吧,留作最后的怀念。”

是啊,菊花荼靡谢尽,花的盛宴落下帷幕,一年花事了。或许来年,花依旧会开,却已不是当初的那一朵。这一眼,竟成了永远。这一别,也许就是永远的诀别。想来,不免令人心生微凉。

美好的东西,总是稍纵即逝,若遇不到珍惜它的人,是种遗憾。就像一个浑浑噩噩虚度了大半生的老人,青春已荡然无存,生命即将消散殆尽,回首被蹉跎的岁月,他又怎能不扼腕,不痛惜?更像是两个有缘无份的人,一次不经意的擦肩,也许就是永远的错过。

想到这里,我不禁将男友的手握的更紧了。此刻,我从心底涌出了几个字——珍惜眼前人。

借景抒情文:山村雨季 篇2

我自从来到南京之后,便借住于鼓楼胡同一隅。屋仅方寸之地,摆设床和桌案后便没法添置别的家具。好在房内西面的墙壁上开有一小窗,只是窗离地面尚有些许距离,得站在床上才能看到窗外的景色,"想必是为了通风设置的吧!"我想,"这样不至于我在里面闷死"。虽然无法凭窗而著文,少了些情趣,但有胜于无,在炎炎的夏日,也能为我送来徐徐微风,令屋子里稍微凉爽一些。

这天下午,我正在伏案处理公文,是有关南迁师生的安置款项的。这时听到屋外有人在喊我的名字,我便起身打开屋门,原来是房东先生。只见他提了两袋桃子,称是自己的亲戚在乡下种植的,正值桃子成熟的季节,想这夏日炎炎,特意前来送一些给我。

我并非在政坛叱咤风云,所掌事务多是无关经济利益的部分,但作为官吏的直觉还是告诉我,我不能收。房东见我为难,便说,"这些桃子我自己也吃不完,扔掉了可惜。"推辞几番后。我也就收下了。

只是我不太喜欢吃桃,送罢房东后,我便将桃子放在书桌上。正值户部尚书派人前来通知我,我便匆匆起身前往明皇宫去办理北监师生的户口安置工作。等到两日后归来家中,两袋桃子已经变质了。于是只有扔掉。

因为南迁居民的缘故,南京变得十分拥挤,垃圾站也已经不堪重负,周围居民深受其扰,居家中亦如鲍鱼之肆,臭味溢然。便想到桃子非工业制成品,无污染,并非只有扔垃圾站处理这一个办法。看到屋外的庭院,便想到把它掩埋了吧。

说干就干!从邻居家借来铁锹,便捋袖挥铲、大汗淋漓了起来。只是院里土层浅薄,两袋桃子埋于一处过于突兀,便分埋于两处。之后户部的安置房下来之后,我便搬到国子监旁的北监教师公寓去了。只是一日妻子回小屋整理东西的时候,才发现院落里长出了两株桃树的幼苗。

而她不知道我埋桃一事,以为是房东所栽,于后来无意间提及,我方才知道。等我得空回到小屋查看时,已经是次年三月了,正值桃树开花之时。院落狭小,两株桃树想争夺阳光颇为不易,只在墙角间绽放出几朵桃花,便足以让人惊奇。

我便和妻子商量把桃树移植到教师公寓门前的草坪里,但管理公寓的老先生表示不允许私自占用公用地,于是只能另想办法。好在工部有朋友听说了我为此事为难,便在新竣工的文华殿旁的花园里划了一块空地为我安置桃树。我便得以在工作时观赏窗外的桃花。

时间一去已经四年,前方战况不利,叛军已经推进到淮河一线。内阁大学士们和六部尚书商议的结果是继续迁都以保国祚,初定西安,后因路途遥远改为陪都于武汉。于是我便携妻子整理行李准备第二次搬迁。

临行前,看了一眼窗外的桃树,忆起在这里度过的往往,便有韶华易逝之感。一阵风吹来,窗外的桃花便纷纷凋零,兵部的军车开过,凋落的桃花便被风卷到车轮里,没了踪迹。"陆游词中'零落成泥碾做尘,只有香如故。'便是此般意境吧!"我感叹道。

"嘶------嘶"一阵阵刺耳的声音在文华殿内回荡,这是司业在指挥人员开动文件粉碎机粉碎没法带走的大量文件的声音。兵部尚书正在门外提醒我转运工作已经开始,我便告辞文华殿,去公寓接我妻子。

天边已下起了小雨。此时正是暮春时节,南方地区将迎来长达一个月的降雨。文华殿前的桃花也将在这几天内凋零殆尽,然后在来年春天再次绽放。只是到那时,树下的客人不再有我。但愿北方来的人们能够欣赏,不要做成桃符罢!

借景抒情文:山村雨季 篇3

细细的河水缓缓地流,弯弯的小路慢慢地走。今天算是见识了山村的雨季了,早上去山上考察,结果到了山顶却下起了大雨,幸好山不高,跑步赶紧下来了。

两天的阴雨天气,今日终于酿造了一觞好雨,算得上中雨了。山村的人家不多,但是路却很长,弯弯窄窄,恰有趣味,再有闷雷滚滚,全城黑云,真是个解围闷气的好时光,真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意思。山村保留着传统的养畜习惯,偶尔的一声牛哞、驴叫,更显得雨的幽静,而远处的山在云雾烟雨的沐浴下更像极了云里仙境。

这里不是江南却在雾雨的遮掩下像极了江南,唯一遗憾的是没有高屋建瓴,这里都是平房,但是却有小门楼。门楼不是楼,是大门有个房檐下面可以避雨,可以容下十几个人,有的还是依据古老的门户观念,竟然还有的保留着“户”,古代讲究门当户对,所以户都是成对出现。户就是帖横联的地方有成对出现的圆桩,它就是户。这里的人家很安静,我们只能听见雨的拍打和我们自己的笑语,山里人家不甚喜好也许是不屑这雨季吧。

我们打着伞,走在油柏小路上,路上映着白色的油光,我们就像是在穿越千年古迹,越是喜欢这古色的味道了。

后记——北国的山村在雨雾的缭绕下,变成了南国柔情似水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