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作文体裁写景作文内容页

民俗民风作文500字

民俗民风作文 篇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其中,蒙古族的民风民俗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蒙古族在饮食起居方面都与其它族有些不同,蒙古族也有自己的特别习惯。例如:你到蒙古去做客,需盘腿坐在席子上,几个人围着一个火炉,主人不能端正地坐在那里。而主人向客人们递奶茶的时候,客人应端正的接过去,如果不接,就表示对主人的不尊敬。如果实在不方便,也要喝几口,否则主人会伤心。

我们了解了蒙古族人的热情好客,下面就让我们了解一下蒙古族的服饰吧。蒙古族的服饰很鲜艳,头上戴着别具一格的帽子。蒙古人不像我们,我们一年四季都穿不同的服饰,而蒙古族一年四季穿的都是长袍,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服饰。

蒙古族的饮食也别具特色,日食三餐,每一餐都离不开奶与肉。蒙古族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那当然就很著名。说起肉,蒙古族最著名的食物当然是属烤全羊啦!烤制后的羊肉色泽饱满,色香味俱全,让人看着都想咬一口。还有蒙古的手抓羊肉,是蒙古族最喜爱的食物之一,相传手抓羊肉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因手抓食用而得名。酒类的当然也要数马奶酒,马奶酒是牧民们亲自研制的传统名贵饮料,牧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草原,每天都离不开马奶酒,每天到处都洋溢着马奶酒的清香。

怎么样?蒙古的民风民俗是不是很有特色,你想不想来尝试一下。

民俗民风作文 篇2

十年中国看深圳,百年中国看上海,千年中国看西安,五千年中国看山西,我的家乡就在山西。

山西有很多民俗文化,各具特色,尤其以面食最具代表性,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追溯其名字,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面食名称多种多样,因时因地而异,面食众多的名称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其中刀削面名扬海内外,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培面、四川的担担面,统称为五大面食食品,享有盛誉。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状和柳叶差不多,吃到口中外滑内筋,软而不粘,很有弹性,越嚼越香,深受喜爱面食者欢迎。吃面前,还能参观厨师高超的削面技术,无异于欣赏一次艺术表演,真可谓一举两得!

刀削面的调料,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番茄酱、肉炸酱、羊肉汤、金针木耳、鸡蛋打卤等,美味的调料,再滴点山西老陈醋,简直十里飘香!

有人曾说过:“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确实,山西作为面食之乡,对中外饮食文化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我为我的家乡——山西感到骄傲,感到自豪。“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我也诚挚地邀请各地的朋友来我的家乡做客,来品尝家乡的美食,来感受山西人民的热情好客!

民俗民风作文 篇3

广州的春节

周紫寒

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在外打工的大孩子,头发花白的老孩子,提到春节,谁不是脑海中立刻生出一幅热热闹闹的画面呢?

在广州,花市比春节更先开始。在花市开放的十几天里,所有人都乐意去逛一逛。那里有小孩子喜欢的玩具,有家家户户过年要用的春联、福字和窗花,还有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花。通常是大人们一个摊前看春联,小孩子们还在玩具店前逗留,不肯离开。他们都是被大人们又哄骗给拉走的。出来时,小孩子抱了很多玩具,大人们拎了很多袋子。

广州,过年都要在门口摆几棵年橘,因为在粤语里,“橘”和“吉”谐音。有院子的,搬几盆大棵的年橘放院子里。没有院子,门口没地方放没关系,可以买一盆小的放在家里。在一些小区或超市的大门口,门前都会摆上年橘,大部分会摆两棵,取“好事成双”之意。

过年前,人们要搞一次大扫除,还要准备好过年穿的新衣服。

除夕这天,家家要在门口贴福字、春联,忙着准备年夜饭。下午,每个人都要洗澡,换上新衣服。晚上,一家人围在一起吃年夜饭,看春晚,一般都是新年的钟声响起后才去睡觉。

从初一开始,人们到处拜年。这是小孩子最喜欢的活动,因为只要跟父母比较熟的人,都会给压岁钱。虽然你会收到很多红包,但面额都不会太大。

七天长假过去,春节也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民俗民风作文 篇4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民族的特点都不一样,有豪气乐观的维吾尔族,还有好客注重礼仪的蒙古人,但是要说注重节日和规矩还要数回族了。

回族的四个特点一饮食,二节日,三服饰,四建筑。

回族的饮食非常有特点和汉族不一样,不能吃猪肉驴肉,只要饭菜中有猪肉驴肉都不吃,不管是再新鲜再美味。这就是恪守规矩的回族人。我们汉族人有大锅菜,而回族的人和我们大锅菜可以相提并论的就是粉汤。粉汤非常好喝,白菜、酥肉、辣椒一应俱全。

回族的两个重要节日:开斋节,古尔邦节。

开斋节,可谓是最有特点的一个节日。开斋节一般都有二十九天到三十天,到了那一天先要去清真寺里跪拜,然后家里面有什么好吃的可以捐献给清真寺。凡是捐献的人名字都会印在一个黑板上面。家里还会在那几天里招待客人,亲戚朋友越来越多越来越热闹。

古尔邦节基本和开斋节差不多都要去清真寺里跪拜但是不需要募捐而且日期也比开斋节短得多。

回族人的服饰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他们有传统小巧精致的礼拜帽,帽子上的图案各式各样,有菱形花边的,有像窑洞似的拱形。戴上了礼拜帽仿佛来到了印度,别有一番风味。回族还有礼拜时候才穿的长袍,穿上长袍戴上帽子相机了从印度穿梭到古代的人。

回族人的建筑也是独具特色,清真寺蓝色的寺顶上还有弯弯的月牙,在晚上月光下照耀的时候就像天上有两个月亮。

这就是回族人的民族文化,这就是注重节日和规矩的回族人。

民俗民风作文 篇5

采茶戏

洪琦

蓝天白云,清风拂面,这样的意境让人的心也变得神驰起来。遥望茶山云雾绕,茶香醉心人神往,若隐若现采茶女,茶山人歌入梦来。

采茶戏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干赣、粤、鄂、皖、闽、湘等省的本土剧种。关有近30种,是我家乡的特色,以江西为轴心,粤东北、鄂东南、闽西,皖南,湘东连成一片的采茶文化区。

采茶戏的音乐丰富多彩,可塑性强,乡土气息浓郁,风格特色十分鲜明。根据其调式,线路和功能作用的不同,分为茶腔、灯腔、路腔和亲调四大茶,简称三腔一调。

儿时看过几回采茶戏,但也少得很,在奶奶家乡里的戏台前的精彩,却从未忘记。山上云雾缭绕,山径蜿蜒曲折,零零星星散布在天带上,风还在轻轻吹着,这夜晚的天空看着它,心灵也被净化了,人都松弛下来。

迫不及待地望见了戏台的一角,心中一点点疲劳又消失了。隐约看到戏台上的人物,二旦一丑这俩旦,一开始上山采菜,手持菜篮边唱边跳。唱了一会儿,边上来了一个丑角,咿咿呀呀说上不停,手里比划着十分着急。

当年的戏记得不清了,但当时那放肆的快乐却是清清楚楚。

也许我念得不是那时的戏,而是那漫天的繁星,每一颗星星都映射着那时的人,被洗涤的,泛黄的事

戏仍在耳畔,久久不息。

民俗民风作文 篇6

北京庙会

于菲洋

要说小时候最期盼的事,那当数过年期间去逛庙会了。

那时每当红灯笼挂满街道,我总要缠着妈妈去庙会上逛逛,每次去的路上妈妈总会再三叮嘱我牵好她的手,不要乱跑,可我一见到那冒着白气的铺子前人头攒动,就如同脱了缰的马一般,将妈妈说的话悉数抛诸脑后,一溜烟挤到人群中,揣着一颗好奇心探头探脑地向里张望。铺子里的食物也总是平时见不到的“稀奇玩意儿”,有用竹签串起来的切糕,好长好长一串的烧烤,也有各种各样说不上名字的小点心,还有些手艺人顺着人流卖些手工制品,我记得我还买过些小猴子、兔爷儿、布老虎之类的,不过现在都不知道放哪去了。

那时候我人不大,买的吃的却是最多,但多半还是依靠妈妈解决掉的。还记得年幼的我第一次见到臭豆腐就是在庙会上,当时见这个铺子前人尤其多,便吵着要去买一碗,本以为是什么山珍海味,结果妈妈拿出来一碗又臭又黑的东西,我眉头一折,捏着鼻子直摇头,一张小脸上写满了嫌弃,妈妈看着我这副模样,有些忍俊不禁,自顾自拿起一块来,吃的津津有味,这让我看着犯了馋,挪过去也要吃一块,从那之后我便知道了人不可貌相,食物不能凭借它的味道来衡量的道理。

前几年因为疫情的原因,庙会不开了,我也有几年没再见到过像庙会那样熙熙攘攘的人群,但庙会的热闹却成了我对北京民俗的独特记忆。

民俗民风作文 篇7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

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平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民俗民风作文 篇8

藏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甘肃、四川、云南等省区。另外,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不丹等国境内也有藏族分布。

藏族的人们的服饰特征主要为肥腰、长袖、大襟等。他们戴的帽子种类很多,有毡帽、皮帽、金丝花帽等。藏族发饰繁多,尤以妇女为最。中青年妇女喜用红绿丝线与头发混编。藏族佩饰主要有耳环、胸饰、腰饰和手饰。多以金、银、铜和珠宝、石器制成。耳饰,均为互环和耳坠。胸饰包括项链、护身盒“卡乌”。腰饰主件是一条丝绸或牛皮腰带,上面悬挂各种主人喜欢的饰品,男子有腰刀、打火镰、鼻烟壶等,妇女有银器、铜牌等。

在藏族的节日中,雪顿节是藏族著名的三个节日之一。在藏语中,“雪”是酸奶子的意思,“顿”是“吃”、“宴”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因此又叫“酸奶节”。因为雪顿节期间有隆重热烈的藏戏演出和规模盛大的晒佛仪式,所以有人也称之为“藏戏节”、“晒佛节”。

更为特别的还是藏族人的舞蹈,藏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漫长民族历史孕育下的若干节日中,几乎找不到不以歌舞作为敬奉神灵和欢娱民众、借以把节日欢乐气氛推向最高潮的先例。后来增加了简单的上肢动作、原地旋转和队形变换,成为一种男女交替、载歌载舞的劳动歌舞形式。这种劳动歌舞今天已被搬上舞台,成为历史上劳动艺术的纪念。

民俗民风作文 篇9

赏灯

肖淙文

兴宁人把元宵节称为“赏灯”。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子,出门上班了的大孩子,头上长满了白发的老孩子,提到“赏灯”谁不是脑子里立刻浮现出热热闹闹的情景呢!

每年正月十五是我们国家传统的元宵佳节,可我们兴宁的元宵节与众不同。如果不信,那就请你来我们兴宁过元宵节吧。

兴宁有句老话:“赏灯大过年。”由此可见赏灯比春节更加重要。“赏灯”是我们兴宁人走亲拜友最繁忙的时间。有人可能会问:元宵节才一天,怎么到处串门啊?我们兴宁人的元宵可不止一天哦,我们的元宵是从正月初九到正月十五的,这是我国唯一一个这样庆元宵的地方。

赏灯的日子不同,是兴宁人过元宵节的最大特色,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庆“新丁”。在别的地方,生小孩一般都是庆满月与周岁。但在我们兴宁要是生了儿子,是不会过满月的,取而代之的是在赏灯时摆酒请客,庆祝新添人丁。因为“赏灯”客家话与“响丁”同音,寓意家族人丁兴旺,代代相传。

赏灯摆酒那天,会有许多亲朋提着烟花和爆竹前来庆贺。听妈妈说,为了庆祝我出生,外公在我赏灯时花了两万多元,载着满满一货车烟花到我们村。

在那一天,爆竹声、锣鼓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放烟花、烧焰火、舞龙、舞狮等活动丰富多彩。

绚烂的烟火下,一盏盏风格独特的花灯在祖屋祠堂上飘逸,年味益浓。这就是我们兴宁的赏灯。

民俗民风作文 篇10

过年的乐趣

王梦琪

“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在我的河南老家有这样一个习俗——喝胡辣汤!

说起胡辣汤,无论是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出门工作的大孩子,还是脸上已经爬满皱纹的老孩子,谁的嘴里不是立刻有一种麻麻的辣辣的感觉呢!

妈妈将牛肉切片,小葱切段,再将干辣椒切成碎,准备工作就算完成了。她再把牛肉、小葱、香菜、淀粉糊、黄豆、盐、辣椒,糊糊涂涂煮成一锅。啊,才煮了两分钟香味就已经飘香十里了。单听着它在锅里叹气的声音,我的口水就已经直流三千尺了。

趁着胡辣汤还在锅里叹气,我们开始在院子里写春联。爷爷写的特别经典,上联是“辞旧岁心想事成”,下联是“迎新春人寿年康”,横批则是“万象更新”。大家都拍手叫好,可我不觉得,爷爷每年都这么写,我都开始有点厌倦了。如果是我,我会写一个十分有趣的春联,比如:上联是“外卖放这里”,下联是“快递放那里”,横批就来个“请别按门铃”。能想出这个春联,我觉得自己特别有才,简直就是天才中的天才,自我感觉好极了。我把它说给大家听,大家都捧腹大笑。

这时,胡辣汤煮好了。看这材料丰富、色泽鲜亮的胡辣汤,我觉得我至少能喝三大碗。

晚饭桌边,呵呵在妈妈身边,肚子已经成了一面小鼓了。大家在餐桌前说说笑笑,好是热闹。

我喜欢这麻麻辣辣的胡辣汤,喜欢这热热闹闹的家,心里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