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范文大全内容页

2024年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1000字

2024年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 篇1

跨越万疆,我们日日夜夜在一起

为了在一起我们去武汉

疫情无情人有情,隔离病毒隔离不了爱,在中国传统最重要的节日一一春节,人们顾不得团圆,抛妻别母,弃子离家,冒着生命危险,五十多支医疗队,六千多名医护工作者纷纷驰援武汉。一张张给上级的“请战书”、一条条与亲人的宽慰信、一颗颗救死扶伤滚烫的心。除夕之夜,“白衣天使”们逆向而行的身影让无数人泪目。他们用大医仁心,用一个个感人至深的敬业行动为公众安全保驾护航。疫情当前,他们责无旁贷坚守在临床一线。已经回老家的又赶回值班,父母的电话都常常顾不上接。

为了在一起我们去北京

长子营镇上黎城营村一位白血病患儿的母亲,将给孩子储存的4箱960个N95口罩捐给了村党支部;清源街道康秀园社区,值守人员收到居家观察老人发的500元微信红包,“请大家吃雪糕”;榆垡镇西胡林村90岁的老党员潘玉环,带头捐款1万元助力村庄防控;黄村镇前辛庄村73岁的老党员齐国才,1月27日以来当起了疫情防控的宣传员,自己编写宣传稿,利用村里的广播,宣传防疫政策,播发温馨提示;魏善庄镇西枣林村11名退伍军人组成“老兵服务班”,参与村庄排查、消毒、值守等任务。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是我们最宝贵的力量源泉和坚强后盾。

为了在一起我们去西安

1月4号凌晨三点多,西安红缨路派出所接到报警求助,一位独居孕妇在家突然肚子疼,出警民警王君平、王建峰赶紧把她送到了医院。为她做好一切住院准备工作,包括核酸检查,甚至以派出所名义垫付了医药费,为她办理了住院手续。在5点17份,女子顺利生产,母女平安。生产后民警又再次探望产妇,并为其购买生活用品等,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我相信这个宝宝在这么多人的关爱中出生,长大后的她一定会为她可亲的的故土建设投入自己的力量。周磊磊是原武警部队退役军人,服役期间就被多次嘉奖,是一名优秀的武警战士。2020年,临潼区成立“退役军人雷电突击队”后,周磊磊毫不迟疑的加入到队伍中,申请参加防疫工作。这次西安疫情来势迅猛,他再次报名“参战”。

为了在一起我就在山西

本来应该去学校的日子,但是因为疫情我们被隔离在家。校方努力地为我们营造良好的学习条件,地方政府努力防控疫情的肆虐。我看到的不再是新闻的报道,我看到的是生活的分分秒秒。我们穿起了防护服,我们做起来志愿者,我们一起抵抗为了让我们一直在一起。春天的逼近,路边的花开了,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一起,春暖花开,都会好起来的。

2024年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 篇2

疫情无情人有情

“乔木亭亭倚盖苍,栉风沐雨自担当。”中华民族成长的道路上,充满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挑战。从艰难困苦中走来,在风霜雨雪中跋涉,我们对困难和挑战并不陌生,但总有不惧风雨的勇气、不畏艰险的力量,汇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潮流。

庚子新春,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场疫情,爆发于“九省通衢”湖北武汉,扩散在人流规模最大的春节假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挺立风雨的坚强脊梁。一个国家在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主心骨越是坚强有力就越能凝聚风雨无阻的力量。有人感慨,面对空前的疫情,十几亿人口的大国,水不停,电不停,暖不停,通信不停,物资供应不断,社会秩序不乱……只有中国,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做到。

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从耄耋院士到“90后”“00后”,医无私,兵无畏,民齐心,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社区工作者奋战一线,亿万人民手相牵心相连,一场力度空前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全面打响,14亿中国人民在共克时艰中勇毅前行。

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休戚与共的责任担当。从把自家酒店房间拿出来、免费让医务人员住的酒店老板,到通宵达旦、给医院赶做1800份早餐的餐馆厨师,在这场抗击疫情的人民战争中,公安干警坚守岗位,环卫工人不避风险,运输人员日夜兼程,外卖小哥四处奔波,志愿者任劳任怨……在无情的疫情面前,每个人都竭尽所能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在这场严峻考验中,我们看到了浴血奋战的医护人员。“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身患渐冻症的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始终不下火线。“如有不幸,捐献我的遗体研究攻克病毒。”首次出征的武汉科技大学天佑医院肿瘤科的“95后”护士李慧冲锋在前。84岁的钟南山院士逆行出征,走进武汉这个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路奔波不知疲倦,满腔责任为国为民。

“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一次疫情,挡不住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挡不住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步伐。我们必将夺取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双胜利,进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2024年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 篇3

凝聚青春力量,共克新冠疫情

在2022年寒假,我参与了山西省委组织运城市盐湖区委承办的“青春兴晋”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期间,我负责拍摄、采访并记录各个岗位上不同大学生的工作状态。这其中不乏有奋斗在抗疫一线的青年志愿者,不乏有身居幕后统计疫情数据的工作人员,虽然他们的工作岗位不同,但是他们无一不在为疫情防控工作而坚守,为守护家园而奋斗,在他们的身影上,无一不闪烁着青春的力量。

在采访一线志愿者时,他们繁忙、高压的工作让我惊叹。志愿者们不仅要在抗疫的后线收集、录入、核对信息,他们也同样需要奔赴前线去协助医护人员的工作。其中,再次返乡参与活动的尉紫仙同学主要负责在机场大道高速口检查外省人员的核酸检测报告、组织人员下车登记、配合交警维持交通秩序。与尉紫仙一样,闫佩奇同学按照疫情防控需求,在盐湖区农贸市场进行值守。盐湖区农贸市场是运城市最大的蔬菜批发基地,车辆、群众川流不息,工作强度很大。闫佩奇和其他志愿者们主要负责三码联查、防疫知识宣传,保证一方安全。在交流中,她们提到,其实“查三码”对于使用老年手机的爷爷奶奶来讲,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她们要做的不仅是帮助老人操作,更重要的是教会老人使用软件。如果只是机械地去要求老人打开三码,那么疫情防控工作无疑是灰暗的、冰冷的。在这两位的同学身上,我看到了青年对于一方土地的热爱,他们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疫情防控的大旗,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守护自己的家园。

不仅如此,身居幕后负责数据统计的李天怡同学表示,在每天的志愿者报名情况统计工作中,各个院校的学生占据总报名人数的“大头”。在志愿者线上培训会上,学生们经常能提出很多更加方便、高效的办法,大大缓解了一线防控工作的压力。在采访中过程中,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一线防疫人员的工作强度:我前往运城市火车站导入所有省外返运人员的信息和“三码”的查验。在火车站工作人员简短的培训后,我便迎来了第二批春运回家的反向人。面对二百多人,我还是有些紧张,生怕遗漏任何信息,但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信息导入中,我逐渐熟练起来,导入效率也变得高了起来。在持续两个小时的奋斗中,我亲身体验到了基层防疫工作者的不易,我只是工作了两个小时就觉得累,那么那些扎根于基层的工作者们的辛劳应当是我的数倍。但即便如此,他们仍愿意做一个孤勇者,冲在防疫的最前线,以凡人之躯比肩神明。

2022年2月20日,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太谷区,阻碍了学子返校的脚步。作为封闭在校的一员,我的感触颇深。在校封闭期间,学院辅导员入住学生公寓,与学生们同吃同住。大批党员同志、青年学生纷纷主动请缨,自愿加入校园消杀工作。这些奋斗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在这特殊的时期,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最美的身影、什么是青春的姿态。

不论是寒假坚守在一线、守护家园的学生,还是校内自愿请缨守卫校园的党员,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谓“新时代青年”,在这场疫情防控狙击战中,他们用行动接稳前辈们的接力棒,勇敢地担起时代的担子;他们用“逆行”诠释出青年担当,用“坚守”展现青年力量。

2024年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 篇4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踞;每个人都像一块小小的泥土,连接成整个陆地。”疫情之中,没有人是局外人,而我们的坚守足以抵御这肆虐的疫情,冬去春来,他们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人们正常的步伐,面临充满未知的病毒,想要退却是人的本能,但勇于正视危险迎难而上则是“最美的逆行”,现实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迅速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充分彰显了他们身上的责任与担当。

“步履蹒跚与时间赛跑,只想为患者多赢一秒;身患绝症与新冠周旋,顾不上亲人已经沦陷。这一战,你矗立在死神和患者之间;那一晚,歌声飘荡在城市上空,我们用血肉筑成新的长城。”还记得感动中国给张定宇的颁奖词,“定宇自发光”,照耀疫区中的人们,多少和张定宇一样的医护工作者坚守在岗,生动的诠释了你有难,我不弃。

发白的嘴唇,力竭的双腿,防护服里浸泡在汗水中的衣服。结束了一天的防疫消杀工作,救援志愿服务队的队员放下沉重的消毒设备,脱下密闭的防护服,任由汗水顺着脸颊不断滴下。志愿者们站在疫情的第一线,为我们在疫情中的安全筑起了坚实可靠的防线

风雨兼程路,共抗疫情时。抗击疫情,志愿者在积极行动。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许多一线工作者舍小家为大家,不辞辛劳、不分昼夜。看到这些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作为以画笔立身的美术工作者,汪家芳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一个个暖心的战“疫”故事,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和社区志愿者。

在他的笔下,《志愿者的声音》、《严阵以待》、《一丝不苟》、《岗位》……一幅幅作品真实记录了疫情之下的医院与社区的情形,在他的笔下,一群可亲、可敬、可爱的无名英雄跃然纸上。

在这个严峻而特殊的时期,有这样一群人,不忘使命逆流而上,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在隔离管控的最前方、在静默城市的每一处,他们用笔书写抗“疫”故事,他们用镜头呈现感人瞬间,他们用心为这场全民战“疫”传递力量。不是在现场,就是在前往现场的路上。他们,就是“战疫”记者。

奋战一线医护人员口罩勒痕下的美丽笑脸、奔走防控前线基层干部的不畏风险、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志愿者们的默默奉献、无数居家隔离群众的理解包容……这一个个动人的瞬间,汇聚成千万抗“疫”的大爱暖流,激励全国上下一心、砥砺前行。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疫情不散,我们永远都在。

2024年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 篇5

日暮平安里

平安否,远行无音信。摹画家的轮廓,天涯之中,遇见的每一个人,都那么温柔,沉没深深的海底,暗无天日之中,恐怕也只是一个人在独自思虑。四季善变的天气,总会打乱所有美好的计划,低首默语里,茫茫红尘中,那些长短句上的温柔,以秋水之姿,屯我于蒹葭,一页页思念,适合写下来,借着揉碎的月光,塞满借居的人间。

适逢开学之际,离家数千里,也曾墨里寻过隔年雪,也问九叶重楼几钱,奈何尘世苦楚太多,情字相思无解。又遇新冠肆虐,怎奈久久被封在校园里。

我打开窗,呼吸第一缕新鲜的空气,打开门,风吹动着窗帘,晃荡着夕阳也搅动着时光,一首不熟悉却优美的曲子,总能恰到好处的挑动心境最脆弱那一根弦。还来不及收拾房间里的凌乱,夕阳照在妆台的镜片里,散发出刺眼的光,所有身边的事物还像与往常一样照面,只有夕阳的光线显得活泼地,充满新鲜地,跳上桌台,学着孩子一般无赖地,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夕阳褪去了光环,黯然落下山头。它留在石头上、田埂上、屋宇间的余温,也被全部冲淡去。就着日落时分的晚风,悄然入梦里,梦向枕边生。

我飘啊飘,又借着晚风重回故里。运城的盐池中,道路如织、纵横交错,池水清澄,映照白云,微风徐来,水波涟漪,遥望南山,其色如黛。柳宗元在《晋问》一文里,也对故乡的盐池描述道:“无声无形,漂洁迅诡,回眸一瞬,积雪百里。似陨星及地,明灭相射,冰裂雹碎。”银湖南依中条山,北靠峨嵋岭,东连涑水瑶台,西接黄河古渡,碧波涟涟,盐硝如雪,银光闪闪,一望无垠。其形状好似一个天然的沐盆,又像一条洁白的玉带,前代诗人誉之为“平浦横拖一匹练”,很有几分美的感受。

看着盐池美景,又觉有些饥饿。魂灵便一路奔走,来到了一枝花羊肉馆。我朝老板娘招手,一碗羊肉泡,再加两个饼。等饭期间,我看向四周墙上的壁画,一字一字写着这道美食的历史风情。生羊肉切成小丁,豆腐及红萝卜等也切成丁,并备葱花。锅中烧清油,油热后泼上辣椒面,然后下肉丁、菜丁及葱花,下调料,熟后出锅装盆待用。用羊尾及羊油煮一锅汤,即为羊汤。我悠然地吃完,又漫步继续游走。

携一缕芳草萋萋,掬一捧流星悠悠,将一抹月色滑进心田,淌过细碎的流年,轻落于最美的韶华里。可是不管走多远,家始终是归途。

行至不远处,看见了街边的一家蒸菜馆。因为我的老家在晋南,因此尤喜万荣蒸菜。犹记得每每大节时,妈妈总会为我做上几盘蒸菜,那菜里是家的味道。万荣县荣河镇的“后土娘娘蒸菜”,又叫猪肉拌菜。是流行于万荣县的荣河、光华、贾村、王显以及临猗的孙吉、北辛一带的一道农家风味名吃。每逢亲朋来访,贵宾临门,家里的主妇们必要蒸一笼热腾腾、香喷喷的蒸菜招待客人。猪肉经大火蒸制后脂肪渗透进了菜里面,食之肥而不腻,酥而不散,色泽诱人,香味扑鼻。亦菜亦饭,老少咸宜。万荣蒸菜最多也最好吃的是芹菜和粉条和肉搭配:将面粉、盐和调料粉放入切好的菜中,上下搅匀之后盛入盘中,再用面粉拌匀粉条和肉片,铺在芹菜之上,蒸熟后香气扑鼻。吃蒸菜,一是为满足食欲,二来也是一种乡愁的延续。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嚼咀着乡情,冗长而温馨!

归去,无萍水相逢,归去,无他乡之过客,归去,无须执着,无须悲伤。不早了,我也该醒了,梦里一次次流连忘返,想念日暮里被霞光普照的故里。

“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不过分执着,不过于苛求,摒弃忧虑和烦躁,用清醒的头脑,淡泊的心情,去专注做好自己所能做到的事。懂得如何撷取生命的花果,能有一份幽默的态度,偶尔自嘲,能有一份豁达的胸襟,懂得给自己减压和放松,才能从容不迫地应对这险象环生的人生。

身在异乡城中的我想归去,身在城外的人又何尝不想进来,看看思念已久的人儿,尝尝校里常常记挂的饭菜,各人有各人的忧伤,各人又有各人的欢喜。不过,尤为庆幸的是不管在何方,我们都尚且平安康健,尚且仍有荣光在!

无论是否愿意,过往的一切,或悲或喜,或荣或辱,或离别,或相逢,最终都是一季花开,化为刹那轻烟消散。一路跋涉,一路流连,一程山水一阙词,一世浮沉一组诗。走来走去,归去来兮又别离,总有相逢日。疫情肆虐的日子里,希望我们不要忘记远方为你守望的父母亲人,学校里等待着大家到来的挚友,远方的你们,是我无数次眷恋的样子,当满天的霞光又一次照在我们的身上,我们也终究灿烂一场,山无遮,海无拦,常驻美好间,日暮平安里!

2024年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主题征文 篇6

青春的样子

“进实验室,到一线去”,用果敢与坚毅奔向需要之地,贡献青春的逆行者李娟娟;牢牢守住外防输入关卡,因身穿防护服而无法接听家人电话的坚守者魏纪昌;在武汉坚守32天,将镜头对准封城后色调微微发青的武汉的记录者王子杰;手绘抗疫长图漫画,向全世界呼吁“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的呼吁者袁露……当每一个平凡的勇敢闪烁出自我的光芒,便有了灿烂星河。这些点点星光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国青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对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这几年,青年们用自己的行动向祖国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而这份高分答卷上有几个关键词,承载着青年们在这次疫情中的情与义。

担当

“非典那一年,我还是个孩子,是你们冲在第一线,为我们遮风挡雨。现在,该是我们去扛起重担的时候了。”这是一位90后的话语,更是所有青年人的发声,责任与担当流淌在血液里。疫情不退,我们不退!这是真正的青年,不再安逸于大人的保护伞下,用担当浸染了青春最亮的底色。

勇气

“妈妈,今天我剪掉了头发,比男孩子还短,请您看到后不要难过……”,为了避免交叉感染,90后护士肖思孟剪掉了自己最爱的长发。在此次疫情中,有多少人像肖思孟一样,毅然放弃了美丽的长发和洁白的脸颊,那红色的伤痕和刺痛的水泡,体现了青年人的勇气。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负重前行。疫情来临那一刻,他们挺身而出,逆行而上,勇击病毒,无畏死亡。即使有一天,他们可能也会被病毒侵袭,也会倒下,可他们却说:“我们正值青年,身强力壮,我们不冲谁往前冲?”我们总是看不清他们的样子,因为他们总是站在我们前面。青年总是有着不惧一切的勇气和永不服输的拼劲。

奉献

2月11日,连续17天坚守岗位的徐州辅警时席席,执行完疫情防控工作后,突感不适,经抢救无效,生命定格在30岁;2月14日,本来大年初二可以休假的南京辅警袁建维,从除夕开始,坚持抗疫一线,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因疲劳过度突发疾病去世;2月21日,蓝天救援队队员许鹏在前往武汉运输防疫物资的途中遭遇车祸身亡……多少人的红底照从此变成了黑白色。4。26万名援鄂医务队员中,有2。86万护士,其中80、90后占90%,年轻的护士不畏艰难,冲锋在前,舍身忘死,当42000多名援鄂英雄摘下口罩,全中国人民向他们致敬!梁启超先生曾说:“少年强,则国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人们都说,这场疫情是当代青年的一次成人礼。“面对疫情,我们不上,谁上?”他们身负责任、无畏、牺牲精神,和病毒争分夺秒,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原来长大,可以在一夜之间,“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眼泪为思亲”。

这就是,青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