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作文吧实用文档心得体会内容页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1

“教·学·评”三位一体视角下的单元作业设计

这次我们听的两场讲座深刻解答了我们在进行作业设计时的困惑与阻碍,让人获益颇丰。

在“教·学·评”中,作业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促进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任务,要符合核心素养要求的学习观。作业过程,实际上是从有教师指导的课堂教学,过渡到没有教师指导的自主学习过程。因此,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学生自主学习架设思维支架、提供相关内容及必要的学习方法指导,如预习批注的方法、记忆单词的方法、阅读策略、整理错题的策略等,这些都是目前作业设计中非常欠缺的。当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反复运用这些方法的时候,就会将这些语言实践逐步内化并灵活运用,能帮助学生真正提高。

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本规律是由“受意”到“施意”。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输入他人的言语,经过中间环节对语言的梳理与探究,最终通过表达与交流输出自己的言语。我也在思考自己的单元作业设计有没有教会学生方法?有没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学生究竟有没有在这样一次作业后掌握到相应的学习策略?

单元作业设计的流程为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单元学习要点,进而进行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再将作业细化形成课时作业,而后在一定的情境、活动和标准中去落实,最终还需对照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和调整。再次反观本次我在进行说明文单元作业设计的时候,就缺少了制定教学目标、单元学习要点这个步骤,这样就容易在作业设计时“迷失方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明确目标和学习要点这个环节必不可少。同时,在推进过程中我缺少了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关照,没有及时对照教学目标进行调整。确实不少同学的能力有限,教师应该在推进过程中及时发现他们遇到的困难和阻碍并予以帮助,更重要的是,在进行作业设计前就应该有不同的作业可以让学生选择。这样不仅能让能力不足的同学更有自主选择权,也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收获感和成就感。而那些能力较强的同学也能在学习过程中“吃得饱”。

最后老师们提出的“语文实践活动”、“学习项目”、“学习任务”、“表现性评价”等相关概念,也拓展了我们思考的角度,引领着我们的教研往纵深方向发展。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2

确定作业课题开展定向研究

在双减背景下,针对作业设计“确立作业课题,开展定向研究”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根据实际学情,精选作业内容,探索设计分层作业,合理确定作业量和作业难度,本次讲座提到的结合《初中语文作业本》(以下简称“《作业本》”)展开作业设计给我提供了很多启示。

首先,《作业本》本身的研制紧紧围绕语文核心素养,以语言建构和运用为根本,引导学生在研究性学习、创造性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学会语言运用,提升思维能力,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可供练习的资料,如《作业本》中的一些学习知识路径,如“小贴士”“知识卡片”和“写作助手”等栏目要善用这些学习路径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准备的温馨提示,促进学生深入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注重运用《作业本》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统编教材相较于以往的教材,在选文和学习任务的设置上都倾向于分析、评价和创造等高阶认知思维,强调在复杂的具体情境中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我们要认真研读教材和教参,钻研《作业本》中每个任务设计所指向的核心素养,力求把《作业本》中的若干任务有效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其中的一些任务重组,以融入自己的课堂设计中,重组时要依据学情及时增删支架以供学生探究学习。

最后,构建《语文作业本》有效使用的目标系统。认真研究《语文作业本》与考试评价的对接痕迹,学习其任务设计特点并加以总结:任务样式层层推进,注重情境模拟和多元层次的思维碰撞。要将这种重分析评价综合的高阶思维训练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做到学练考三位一体。

此次教研活动,为我在教学中如何高效使用课堂作业本指明了方向,也让我在作业本与课堂教学的深入融合上有了全新的思考。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坚持不懈的探索教材教学,探究作业本高效使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升自己的教学品质。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3

这次培训中列举了文学类作品阅读《江南记忆:和一条河有关》,几道阅读题从四个方面入手:梳理脉络、品位语言、探究写法、体悟意蕴。也就要求学生既要抓住散文的文体特征,还要有个性化的解读。这一阅读文本匹配教材中民风民俗单元和游记单元。那么在教学中,这两个单元就可以分别采用大单元教学的方式,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阅读策略,那么再遇到同类型的文本就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文体特点,树立学生阅读时的文体意识。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4

衢州卷和金华卷的讲解分析,都在强调不必回避考试的教学反推价值,积极发挥好考试评价的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建构起媒体阅读的相关知识,给一线教师启示,关注学生媒介阅读素质的培养。在落实统编教材思想方面,促进教师关注语文知识、方法、策略。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思维品质,对语言现象归类总结,从而构建自己的语言。听取了郭初阳老师关于写作试题的评述,让我充分认识到一个优秀的作文题必须具备的要点:能引发思考;让学生有话可说;包容学生的不同创作;内容宽而不泛。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5

这次活动让我们初步懂得了革命文楼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方略的重要性,明白了统编小学语文革命文化教学立德树人的价值。以楼璐老师执教的《梅兰芳蓄须》为例,结合语文新课标要求,对其关键问题进行提炼:

1、梅兰芳是在什么情况下备须的?他蓄须的用意是什么?

①蓄须是为了拒绝日本人一次又一次的强抗。梅兰芳是演旦角的,一旦蓄须,便是宣告不再登台演出了。

②1941年12月香港沦陷。日本驻港司令官亲自出马,多次逼迫梅兰芳演戏。

2、从梅兰芳给自己打伤寒预防针一事可以看出什么?

梅兰芳为拒绝给日本人演出不惜冒看生命危险打伤寒预防针的做法,让找们深刻认识到梅兰芳身上具有坚定的民族气节。

3、你觉得梅兰芳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梅兰芳先生是个爱国主义者,在抗日战争期,他蓄须明志,坚决拒绝为敌演出,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6

听了温州市永嘉县外国语实验小学徐碧碧老师所执教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一课时的阅读教学,感受颇深,这位老师的教学语言准确优美,教师在课堂上体现了语文学科教学特点,体现了年段教学特点,深刻领悟编者的意图,进行了恰当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些许感受:

一、徐老师的设计精妙,结合了《语文作业本》中的习题,有的放矢,带领孩子们学习生字和课文。如琴键的“琴”,如何记住它呢?她说:“瞧,这个字是前鼻音,‘今’也是前鼻音,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读音,都是前鼻音的方式,记住它。”

二、本节课教学重点突出。教者紧紧抓住二至六自然段贝多芬为盲姑娘弹奏乐曲,第九自然段贝多芬即兴创作《月光曲》两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文本,通过自读自悟、汇报交流、教师点拨等方式深入解读文本,把画面和音乐相结合,指导学生把音乐变化读出来。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7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老师有鲜明的单元整合意识,在年级、单元中看单篇的教学价值:通览四年级教材,整体把握编者意图;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开掘本文的教学价值。教学过程“扶”“放”结合,前后贯通,有效提升了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语文关键能力。教学中,周老师以第一个小故事为例,手把手“扶”助学生进行思辨训练,引导学生尝试简要概说主要内容。学生借助已有经验(即第四单元的学习所得),抓住前因后果概括主要内容,如“魏校长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各有各的回答,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表扬学生的同时,周老师以“想一想,哪个人物可以不必说”一问引导学生把话说得更简洁,学生回看故事,思辨取舍,以简洁的语言概括“魏校长提出了一个问题,周恩来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老师又顺势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周恩来的回答要重点说”,学生再次思辨,明白周恩来是本文的主要人物,抓住“主要人物和事件”,才能把故事内容说得简洁又准确。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8

《统编小学语文革命文化内容教学调研与实施建议》感想:

纵观小学语文三个学段六个年级十二册教学内容的编排,会发现其实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具有非常大的丰富性。就说中国人,中国人不仅仅是一个地域的概念,你生在中国,你长在中国,你就是个中国人,它更是一个文化的概念。你在这方土地上面受这方文化的滋养陶冶浸润,在这样的文化土壤当中生长着、发展着,也成就着,从这个意义上面来说,你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国人。这种国家意识在我们的小学教材当中是有相应的课文的,是我们需要自觉地进行教育的。

其中革命榜样精神在我们这一套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当中安排了很多革命榜样。最典型的譬如说雷锋精神。民族精神,特别是从中国近代史算起,尤其是从五四运动之后所表现出来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这都属于革命文化教育的内容,所以它的内涵其实是非常丰富的。而这些内容就分散编排在1到12册不同的革命文化题材类的课文当中。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9

《作业本》对我的启发

此次专题研训围绕“‘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与实施”这一主题展开,培训的内容包括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好《作业本》、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设计多类型的作业以及怎样将作业、教学和评价结合在一起的综合研究讲座。培训内容重实用,有创新,对我这样刚迈入职场的新老师来说,深受启发,也为我今后如何设计适合学情的作业,如何使用好作业本,做了很好的引领和示范。例如沈燕飞老师在《“双减”下<作业本>的使用》的分享中提到,在学生的作业分析中,要以严谨的态度分别指向学生的群体差异、能力要素和思维水平这三个维度进行分析,她将作业本中不同类型的作业进行归类划分,巧用作业本对学生进行多种学法指导,并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这些都令我惊叹:原来作业本还可以这么玩!画漫画、做书签、撰写观察日记……各种由作业本衍生出来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此次培训对于我在教学活动尤其是作业设计和布置中遇到的困惑都做出了很好的解答,一线的教师和专家给出了他们的实践宝典:梳理题目类型,有效落实知识,用好学习支架,整体观照,基于学情灵活应用,科学地改动和增添。以及两节鲜活的课例,更触发了我对于如何优化使用作业本的进一步思考,收获颇丰!

关键问题解决专题培训心得 篇10

一日半的学习有如享一席小语盛宴。正如余琴老师所说,两个上午是“聚点研究”,我们从“课堂观摩、课例阐述、沙龙式评课、观点报告”的角度去学习一类课文内容的教法学法与一种教学方式的实践路径。刘晶老师的报告使我们再次明确要重视语文要素的单元间联结和单元内联系,只有凸显“学”为主,改进“教”行为,才能真正实现学-教-评的一致。10日下午是“全局研究”,印象深刻的是曹鸿飞老师的主题阐释中提到的“建立美好师生关系”,的确,爱一位老师可能会让学生爱上一门课程,从而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习得素养。为此,“成为研究儿童的专业教师”也将是我一路的坚持与努力的方向。